阅读历史 |

174|清平岁月(4)三合一(3 / 6)

加入书签

那个,自家有这么一个现成的大活宝,怎么能说是废人呢?而且,这个活宝还后继有人,瑞哥儿比隻他父亲是有过之无不及。

因此,老太太细细端详了这父子二人之后,就跟金匡道:「后面的藏书阁,什么佛家道家百家那些杂科……都搬去老大屋里,得闲了看看,修身养性吧。」

金匡眼睛闪了一下,点了头:「是!听您的。」

等到了文氏跟前,老太太微微皱眉,然后道:「这孩子搬到我院子里的跨院来住,跟我这老太太做做伴。」随后又看了文氏身边的小姑娘,却没有说话。

文氏不知道老太太是什么意思,但一个守寡之人,陪着老祖母住着,儘儘孝心,也是应有之意。她连忙应了。

到了三房跟前,老太太心说,这庶子老实,可这老实有老实的好处。以后这庶务,总得有人管着。老实人胆子小,这种人便是有点私心,贪污点那也都是牛身上拔毛,隻敢动一点,大祸是不敢闯的。这事总得有人管,老三就很合适。

只是轮到三房的琅哥儿身上,老太太皱眉,说了一句:娇惯的太过了一些。

孙氏拉着儿子不由的朝后退了一步,感觉这个老太太,叫人害怕的很。

吴姨娘被孙氏这做派差点气死,你都看不出来老爷对老太太的态度吗?知道要出事了,谁都没提前说,倒是打发亲信把消息给老太太送来了。这是多大的信任!做长辈的说你一句,你就那样……你这是几个意思?

老太太好似也不在意,视线在琳姐儿脸上多瞧了两眼,便是一嘆,「……你这孩子,怎么往牛角尖里钻呢?你该庆幸,这还没成亲,那边就出事了。等到成了亲,出事了怎么办?你可还有小命在?你是啥心思我明白,但是从今儿起,你吃上三个月的素,在屋里念上三个月的经,把心意尽到了就行了。人这一辈子的路还很长……要是当年我跟你一般,如何会有如今的日子?」

琳姐儿红了眼圈,福了福身,到底是没哭出来。

等到了四房这里,老太太只看了四爷和林雨桐几眼,然后点头……任何一个家族都不可能真的抛开世事,哪怕是山居,也得知道外面的事。而这外面的事,还就得四房管着。

心里对孙子辈的有了安排了,对曾孙辈的就没有多言,无外乎男孙上学念书,女孙除了念书,也该学学管家理事的本事。

老太太一坐回去,然后立规矩:「大房如今人不在,往海沿子去了。丧事,不去不行。过几天他们就回来,再相见便是了。既然回来了,就按照家里的规矩办。大房如何,二房也当如何。金家的祖训便是耕读传家。耕是为养家糊口,读是为了匡世济民。可都听明白了?」

明白了!

一个个的都这么说,但就是林雨桐和四爷,也不知道这个大房的规矩是怎么个规矩。

没人追问,默默的吃了回老家来的第一顿饭。男女分开坐,但吃的都是一样的。

林雨桐看桌上的菜色,一碟素油炒白菜,一道肉末炖萝卜,一道凉拌的粉皮,一道蒜泥的茄干。一簸箩的杂麵馒头,一碗高粱米粥。

看的出来,这待客的好饭菜。林雨桐注意着老太太,就见她隻喝粥,并不拿馒头。便是菜,也隻吃蒸的软烂的茄干,并不碰其他。便知道,这老太太,清贫自持,是惯了的。她只怕晚上就没有吃干饭的习惯。

吃完饭,老太太不留人,「都回去吧,早点歇了。我这里并没有问安的规矩,尤其是天冷,无事就不要过来了。」

听起来像是拒人以千里之外。

从里面退出来,又跟着金匡回了东院。

林雨桐这才对府里有个大概个印象。中轴线的第一进,是待客的所在。第二进,是祠堂。第三进,是老太太住的院子。第三进后面,应该宅子府里的花园或是菜园。

从进了外院开始,分东西两个游廊,通往东西两院。大房一直住着东院,那么西院便是一直给二房空置着的。

东院没进去过,但知道西院的格局,便明白这东院差不多就是这个样子。如今的建筑风格,还没见过不对称的。

进了东院第一个院子,住的就是金匡和徐氏。

这会子两人进了院子,后面的儿孙跟了一串,就都进去了。

只剩下自己人了,徐氏才急忙道:「老爷……妾身嫁到府里也都三十好些年了,竟是不知道还有婆婆在……」

这么重要的事怎么能瞒着呢?

金匡摆手:「这事不要问。隻记住,侍奉母亲要用十二分的心。别的事情不用你管,隻对母亲用心些,就罢了。」

徐氏能憋屈死。她的重孙都要有了,猛地有得去做媳妇。

但当着晚辈的面,她到底没说话,坐在一边生气去了。

金匡却隻说自己的,话是对几个儿子和媳妇说的,「刚才你们祖母的话可都听清楚了,以后按照老家的规矩办。往后,家里会按照各房头的人口,分口粮。口粮一月一给……会有管事送到各方……给什么,你吃什么。没有另外的供给。要想吃好的……自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