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78章 留下壮丽诗篇让历史铭记(1 / 2)

加入书签

【】

队伍已经出发,众人一边说笑,一边沿着通道,向着剑门深处行去。

其余散在四处的人见了,也连忙跟在队伍后面,浩浩荡荡的足有千人。

而这,显然还不是今天会去到诗会现场的所有人,其余还有一些人,此时也正在从景区内其余不同的地方,赶往诗会现场。

李凡、韩忠、白易、柳元、言牧、莫白、杜风等人,也正在人群当。

众人一路前行,但见四周山势险要,悬崖峭壁如刀削一般,壁高千刃,一眼望去,颇有些目眩头晕。

峭壁间,偶尔传出几声猿啸,在山谷间久久回荡。

古时入蜀,便是在这些悬崖峭壁间,凿山岩,架飞梁,搭栈道,当真是极其艰难。

虽然那些栈道很多都已经消失在历史的尘埃里,但却并不影响众人的纷纷感叹。

在前行的过程,队伍也越来越庞大,很多从其它地方而来的人,纷纷加入到队伍当。

等队伍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已有万人之多。

而目的地便是真正的“剑门关”。

剑门关,剑门关,自然便是一个关口,一个天然形成的险关口。

剑门关,于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天开一线,形成于白垩纪,是世界罕见的城墙式砾岩断崖丹霞景观,底部最窄处仅50余米,是自然形成的天下第一关隘。

“李凡先生,我听说这‘剑门关’的名称始于唐朝,不知道是不是这样?”李凡身旁有人问道。

李凡笑笑,说道:“这种说法倒也不算错,根据史书记载,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在此垒石为关,称为‘剑阁’或‘剑阁关’,到了唐以后,一般便称之为‘剑门关’了。”

韩忠接口道:“不错,当年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曹魏,便是在此屯粮、驻军、练兵。又在此砌石为门,修筑关门,派兵把守。后有魏军十万精兵进取汉,直逼剑门关欲夺取蜀国,蜀国大军隻用了三万兵马,便将十万魏军抵挡于剑门关外。”

众人听得韩忠这样说,无不心一惊,这些历史他们大多并不知道。

不过,看到剑门关的险,众人又不住点头,这剑门关易守难功,在那个冷兵器时代,三万兵马抵挡十万大军的进攻,的确是非常有可能的。

……

“蒲主任,现场已经准备完毕,应邀的诗人们也已经全部到场,诗会可以正式开始了。”一名工人员说道。

蒲国忠点点头,又看了看现场黑压压的人头,心再次感叹了一下,幸亏昨天及时更换了场地,不然,还真容不下这么多人。

随后,蒲国忠通过麦克风说道:“现场的每一位朋友们,你们好!欢迎你们前来参加我们这一次的剑门关诗会,虽然我知道你们主要是为谁而来,但我还是非常欢迎你们。”

一段调侃式的开场白,让现场很多人都是哈哈一笑,注意力也全都集在蒲国忠的身,他们知道,诗会应该要正式开始了。

蒲国忠见到大家的注意力都被吸引过来,同样也是微微一笑,然后又此次诗会的举办原因、目的、规模等情况,做了一番介绍。

再之后便把现场交给了主持人,主持人叫做赖云,本身也有诗人的身份。

现场人数如此之多,更有李凡在场,赖云显得很是兴奋,说道:“我非常荣幸今天能和大家相聚在这剑门关前,剑门关虽然险异常,历来便是兵家要地,然而它也是古时入蜀的通道。

蜀道之艰,历来便被众多人骚客感慨。事实,不只是剑门关的蜀道,整个府南省四周入蜀的蜀道,全都非常艰险。

历史,人骚客们留下了许多关于剑门关之险,关于蜀道之艰的诗词章。

如,唐代学家李德裕写过,‘群山西来,波积云屯。地险所会,斯为蜀门。层岑峻壁,森若戈戟。万壑奔东,双飞高阙。翠岭横,黯然黛色。树若雄屏,以卫王国。’读之让人心潮澎湃。

而我们今天在此相聚,便是要追随历史人骚客们的脚步,在此留下壮丽的诗篇,让历史的脚步,也记住今天的我们。”

赖云的这一番说辞,不得不说,非常的有感染力。

使得现场所有的诗人们,全都神情振奋,恨不得立马大笔一挥,写下一首锦绣诗词,让历史将这一刻铭记。

连言牧、莫白、杜风、王龄、陆然、林云风等人都是如此,诱惑力实在是太大。

不只是诗人们,是那些专门为李凡而来的诗词爱好者们,又或者游客们,在听了赖云的说辞之后,也同样心神一荡。

留下壮丽诗篇,让历史的脚步记住今天,听去的确非常的诱人。

在这一刻,他们不禁有些羡慕起现场的诗人来,诗人们可以吟诗词,他们却是不出,也没法让历史记住了。

韩忠、白易、柳元、蒲国忠几人很是满意的直点头,他们需要的是这样的效果。

李凡也淡淡笑着点了点头,历史能不能记住今天不知道,但那小子的一番说辞,的确颇为漂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