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9(1 / 2)

加入书签

“但挺好吃的不是?咳,”他小心翼翼问:“你应该不讨厌这个吧?”

天!真是猪脑花!

舒然以前不吃,甚至觉得吃这玩意儿的人是不是变态,但现在,好吧,他觉得还挺好吃的。

“以形补形,说不定多吃两副灵感就回来了。”徐慎轻声说。

原来是为了这个……

那就原谅他了。

舒然捂住心口做感动状说:“好感动。”

“哦,是谁让你这么感动?”形势好转,徐慎开始嘚瑟。

舒然知道他要听什么,笑了笑,大大方方地对他抛媚眼:“我老公。”

“咳。”徐慎全身蹭地就舒爽,很爽。

他这一爽,舒然连续吃了一星期脑子……

舒然说:“不吃了,再吃下去猪该有意见了。”

“哦。”徐慎这才收回魔爪,打算以后隔三差五再炖一副。

可能脑子真的发挥了作用,舒然休息了个把星期,感觉自己那离家出走的灵感貌似有了回归的趋势。

舒然这边状态慢慢好转,新厂的第一批货也要出了,这块是徐慎顾着,这几天就忙得不怎么见人影。

早前就有不少人暗中盯梢着他们厂子,想知道他们究竟跟谁 在做生意,如今终于看到一车一车的货物往外拉,却是直接运到省码头,上了去沿海的船,抵达沿海又中转上了去海外的船。

盯梢的人把消息递到各自的老板耳朵里,终于解开了老板们的疑惑,原来是跟老外做生意,怪不得製衣厂能在南市做大!

这么说跟老外做生意很赚钱……可是那又如何,他们不知道怎么做啊。

同心製衣厂办公室的电话,忽然成了热线,文员们一天接好几个电话,说要找他们厂领导接听。

徐慎接了好几个,都是请他吃饭的,顺便聊聊生意合作什么的,他婉拒了几个,之后交代下属,以后凡是这种电话就说领导不在。

徐慎知道有人盯着厂子,做事都很小心,隔三差五就去打点一下,问候问候,以防有消息自己很晚才知道。

特别是临近出货期,可害怕有人举报查货,那不仅耽搁出货还惹脏水。

袁峰也听说了他们在搞外销,顿时就把线索串联了起来。

原来如此,如今他总算是明白了,这场悄无声息的崛起,主导者既不是陈家兄弟也不是徐慎,更不是那位不学无术的江家小公子,而是那天接他电话的声音主人,一个年仅十九岁,自称读过几年书,来自乡村的青年。

“看来外销才是趋势,”袁峰呢喃:“我们也该抓紧了。”

正当袁家开始搞销路变革时,舒然已经走在打造品牌,开创直营店的路上。

就算其他老板们摸到了外销的门槛,一时也要在这里面兜兜转转交上些许学费,在八零年代末期,整个市场才算真正成熟起来。

拿到新厂第一批货的回款,舒然和徐慎准备带着部分钱进京踩点儿,剩下的江帆他们继续开新厂子筹集资金。

细节得开会再商量一下。

大家伙最近都在各个厂子忙碌,很久没有聚会,这次下了班专门买菜过来徐慎家吃晚饭。

趁着大家都在院子里一起弄饭吃,舒然就在旁边给他们汇报一下这次回款的数目。

“五月份,咱们四个厂子总共出了一百三十多万件货,”舒然说:“回款扣除成本,还剩净利润五十六万元,毕竟建厂花了钱,也不少了。”

大家听到这个数,都还挺平静的。

舒然:“下个月出货数量就会上去,净利润能突破百万。”

这时几个人才嘿嘿乐了起来。

“嘿嘿,这两个月可把我忙坏了。”陈凯大喇喇地坐在地上削莲藕,意气风发地说:“到了年底,咱们每个人是不是都能分到百万?”

“按理说是有的,”舒然坐在徐慎身边帮忙剥毛豆,说:“可是钱放在手里会贬值,手里留着够用的钱就行了,剩下的还是得拿出来,投入市场。”

“怎么投?”正在杀鸡的陈森问。

“一部分买地买房子,”舒然瞟了徐慎一眼,对方果然看着自己笑:“其余做咱们自己的品牌。”

“过两天我和舒然去京里盘铺子,”徐慎接过话头:“老外给我们干的活是最累又最不赚钱的活,不是长久之计。”

“去京里开店?”江帆问:“那新厂子要开到京里了吗?”

“不,开在京里太容易搞砸了,还是南市好。”舒然掰着手指头数:“地价便宜,人工便宜,关系也在这了,成为南市龙头老大指日可待。”

去了京里别说老大了,尾巴都够不着。

“对,就在南市。”陈凯不知想到什么冷笑起来说:“没有成为龙头老大之前,我就在这里死磕到底。”

徐慎拍拍他的肩膀,无声表示支持。

“帆哥,”舒然看着江帆:“等直营店开起来,我打算找一批模特,在国内办一个时尚杂志月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