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2(1 / 2)

加入书签

徐慎立刻看向隔壁的作者本人,只见作者本人窘迫万分,眼神凶巴巴地瞪着他,一字一字地从嘴里说了句:“赶时间,搞快点。”

徐慎听不懂人话似的,舒然越催他越是慢吞吞地掏钱付钱,继续问店员:“请问这书销量怎么样?”

“很好!”店员喜悦地说:“喜欢这本书的读者都太有分享欲了,有些买了一本还来买两本三本,就像你们一样!”

徐慎惊讶:“买五六本的也有吗?”

“是的!”店员说:“有些单位组织一次性买的,比这多多了。”

徐慎听得心满意足:“他们真有眼光。”然后终于龟速地付完钱,被不耐烦的舒然拉着离开书店。

“丢人。”舒然深吸了一口气。

“我高兴。”徐慎笑眯眯的。

舒然没想到,这本跟时代气质格格不入的小说,会有这么好的开局,看来不用再担心出版社会赔本儿了。

他也跟着徐慎一起笑,最后两个人傻兮兮地在车上笑了一路。

不奇怪,这个时代人们对书本的渴求其实非常大,然而当代的出版市场还是由传统文学占据,缺少娱乐性,受众面不那么大众。

到了九零年代左右,娱乐性强的小说才百花齐放,一时涌现了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家。这些作家的书后来也占据了电视剧领域,一直被翻拍又翻拍。

舒然这本故事结构很新鲜的小说一旦面世,受到欢迎很正常,让大家很有分享欲也很正常,悬疑小说本身就自具讨论性和神秘性,就像剧本杀一样,刺激的体验感能让人快速上瘾。

不用担心销量问题了,舒然就把这件事放下了。

吴社长那边的问题却才刚刚开始,原来有读者看完书之后,带着读后感投到出版社,希望他转交给作家。

这……不奇怪,其他作家也有这个待遇,区别在于量多还是量少,读者的精神状态是平静还是狂热。

吴社长亲自整理这些信件,很惊讶地发现,竟然有作家写来的信,请求他转交信件的同时,引见一下这位令人惊艳的舒然作家,交个朋友。

吴社长记得,这位作者都四十来岁的人了吧?年纪相差这么大,和舒然交朋友不太好吧?

那不成了忘年交!

信他可以帮忙转交,引见还是问问舒然自己的意思再说。

怕去晚了舒然不在家,吴社长一大清早来到对方留的地址登门拜访,给他开门的人却不是舒然,而是一个长相出众惹眼的青年,吴社长在对方身上,隐约看到了某种和舒然一样的东西,让他感叹老祖宗说‘人以群分’果然是真理。

“您是?”徐慎不认识吴社长,隻觉得对方看起来是个文化人,他现在特别尊重文化人这个群体,因为他媳妇儿也是其中之一,爱屋及乌嘛。

“你好,我找舒然。”吴社长笑着说:“我是南市出版社的社长,请问这里舒然的家吗?”

“原来是吴社长,是的,”徐慎一听对方是出版社的社长,赶紧把门打开:“这里就是舒然的家,您请进来。”

“好的,谢谢啊,你是……”吴社长挺好奇眼前这个年轻人和舒然的关系。

“我是他的书粉,”徐慎灿烂地笑,出版社社长嘛,肯定很理解这种关系:“他还没投稿我就看他的书了,很喜欢,所以……交个朋友方便催稿。”

吴社长笑了:“明白明白,哈哈哈。”

他也想催稿,可惜这把年纪应该跟舒然交不来朋友了,只能拍拍徐慎的胳膊:“催稿重任就交给你了,最好尽快把新书催出来!”

“我尽量。”徐慎眯着眼笑。

最近舒然的心思都在事业蓝图上,可能短时间内不会再写第二本书了。

虽然他也很想看新书,但不想媳妇儿太累太赶。

等舒然下来,看到的就是徐慎跟吴社长和乐融融的一幕,就挺佩服的,徐慎这人怎么跟谁都能聊上几句?

“吴社长,您怎么来了?”舒然问。

“哎,你的读者写了很多信给你,我来送信。”吴社长把那一大袋子……没错,就是数量这么夸张的信送到舒然手里,特意叮嘱:“放在最上面那几封一定要看,是其他作家给你寄的。”

“哦……”舒然一脸蒙,其他作家?言下之意就是,有其他的作家看他的书,能被吴社长记住名字的,难道是什么出名的大作家?

舒然的脑子里,立刻膨胀地闪过一些教科书上的名单,膨胀了,真是膨胀了。

“他们还寄了自己的书,放在最下面,你看到喜欢的可以回个信,”吴社长交代:“对了,信是回不完的,抓紧时间写新书才是正经事儿。”

“行……”舒然先应着。

等吴社长走了,徐慎的目光瞟着最上面那几封信,明明挺正常的一个举动,愣是让舒然感受到了虎视眈眈的意味。

“你想看?”舒然干脆拿起来给他:“那就看吧。”

徐慎还回去:“不好,这是人家作家写给你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