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7章(2 / 3)

加入书签

张起麟缩了缩脖子,顿时明白他莽撞了,没问价钱就自以为是的给人家三文。

「用不了,用不了这么多。」店家此时也理解当爹的为何多此一举,「五文就够了。」

弘曜脱掉手套给店家五个铜板,突然想到,「二哥,你要不要啊?」

五文不算贵,弘晰便说:「我也有钱,我自个买。」

弘曜拿到子火烧掰一半给他哥,看到身边的人,想了想,又掰一半:「阿玛,你吃。」

「小公子真孝顺。」店家忍不住说。

太子根本不饿,见小儿子这么懂事,接过来直接塞嘴里,不禁挑了挑眉:「这东西很酥软,吃起来还挺香的,里面放了香油?」

店家惊讶道:「这位爷真厉害,一下就吃出来了。」

「当然啦,我阿玛最厉害。」弘曜三两口吃完,「阿玛,我还想买。」

「没吃饱?」太子诧异,早上没少吃啊。

弘曜摇头:「我想给额娘买一个,太太买一个。嗯,再给大哥买一个。」

「天冷,到家凉了就不好吃了。」太子道。

今儿生意不好,店家看到以往早就卖空的子火烧还剩很多:「这位爷,我家的子火烧凉了也好吃。若是不喜欢吃凉的,放在炭火烤一会儿,跟刚出炉的差不多。」

「阿玛?」弘曜看向太子,满眼希冀。

太子道:「那就多买几个。」

「买十个?」弘曜伸出手指头。

太子很想嘆气,他儿子还真不知道客气:「买十个你还有钱买别的东西?」说着,见弘曜迟疑,忍不住笑了,随即吩咐张起麟付钱。

弘曜一喜:「谢谢阿玛。」

「傻小子,谢什么啊。」太子好笑,往四周看了看,见街上几乎没什么人,「怎么这么安静?」

店家一边包子火烧一边说:「昨儿夜里突然下大雪,猛一冷,大傢伙都不耐出来。我要是知道能下四寸厚,我今儿早上也不出摊。好了,爷,您拿好。」

「我记得以前街上到处都是乞讨的人,如今怎么连乞讨的人都没了?」太子其实不知道,是石舜华跟他说,每逢冬日和来年春天,青黄不接的时候京城到处都是乞讨的人。

太子信石舜华,一出东华门就叫儿子们下车,准备跟他们讲民间疾苦。可是一路走来,甭说乞讨者,开门做生意的都没几家。要不是回头就能看到紫禁城,太子真怀疑他到了另一个地方。

店家笑道:「今年风调雨顺,随便开两亩地见的东西都吃不完,哪还用得着出来乞讨啊。」

「早些年也没什么大灾啊。」太子道。

「早年没有地蛋、番薯和玉米。」

「这几样怎么了?」太子问。

店老闆很诧异:「您不知道?」

「我们吃过番薯、地蛋和玉米。」太子道,「不知这三样跟街上没有乞丐有什么关係。」

这么一说,店老闆就明白了:「番薯和地蛋亩产高,玉米也比豆子见得多,玉米杆和番薯秧还可以喂牲口。

「这几样东西不挑地,也不要费工夫打理,秧苗又便宜,懒汉种上一亩番薯够吃一个冬天,所以就懒得离开暖和和的被窝出来讨食。」

「原来如此。」太子道,「听说龙泉寺每年进腊月就施粥,是真的吗?」

店家没什么生意,回屋也是一个人干坐着,便抄着手继续说:「前年是每天施粥,去年和今年是两天一次,从腊月初一到年三十。对了,今儿就有。」

「我去过龙泉寺。」弘晰突然开口说,「没见过施粥啊。」

「你去的时候还没下雪。」太子道,「是寺庙里施粥,还是香客施粥?」

「京城大大小小的寺庙往年每到腊八都会施粥。只是听说前年龙泉寺得了很大一笔银子,才改成如今这样。」

「很大一笔?」太子眉心一跳,「哪位大户人家这么大手笔,我怎么没听说过。」

店家往四周看了看,小声地说:「听说是太子妃的堂堂杂货店给的钱。住在龙泉寺附近的人看到杂货店的崔掌柜拉好多箱子去庙里,然后拉着空车出来的。没过几天龙泉寺就开始施粥,那个粥稠的啊,听说筷子插在上面都不会倒。」

「太子妃?」弘晏惊讶,「太子妃是——」

「太子妃是个善人。」太子打断儿子的话,瞪他一眼,闭嘴。

弘晏捂着嘴巴,想开口的弘曜和弘晰见状也捂住嘴巴。

店老闆看见不忍:「这位爷,小公子还小,您别那么严厉。太子妃仁义,心善,即便真听到咱们议论她,也不会怪罪的。

「你误会了,我是怕他们不懂事,冒犯太子妃。」太子道,「听说太子妃脾气不好,太子的奶嬷嬷跟她顶几句,她就把人打个半死。还有德妃娘娘的弟弟,也因为她被判充军,万一被别人听到这小子乱说,传到太子妃耳朵里,太子出面也不见得能护得住他。」

弘晏不懂,他阿玛说什么呢?这世上还有别的太子妃和太子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