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科举路 第33节(4 / 5)
,一边担忧自己吃住都在李家,是不是太过于麻烦人家了,一边又很想学一学季兴杰的备考经验,真是两难。
至于季兴邦说的住的人少不安全的话闵宏达是完全没有考虑的,他觉得在天子脚下自己一个太学生住在太学里若是还能发生什么不测的话,这大景朝也差不多要完蛋了!他是一点儿都不觉得自己会有什么危险的。
闵宏达也有想过要不要住在太学,吃饭自己去学校食堂,每天挑选一个时间去李家拜访,这样既能学到季兴杰的备考经验,能与其他人交流学习心得,还不占用李家的地方和伙食,算是一个比较完美的解决方案。
只是太学在东城,而李家住在西城,相隔太远了,他实在没有钱财每天坐车,也没有精力每天走这么远的路,这个想法不太切合实际。
既然一时没有定论,他们二人便先乘坐着马车回了李家,却发现曾阳夏和曾老爷似乎也才从外面匆匆回来,二人脸上都带着喜色,他们曾家的宅子和铺子竟然都已经定好了!
原来曾老爷捡了李老爷的便宜,在想好了要在东城买房之后,便直接去了几户李老爷曾经考察过觉得不错的宅子里面看了,今日里就直接拍板定下了其中的一套买了下来,生怕迟则生变。
这套宅子就在京城贡院附近,离京城太学也算不得太远,占地面积还不小,算是黄金位置,价钱自然也很可观。李老爷当初眼馋这个宅子许久,最后还是因为银钱不趁手没有买,曾老爷没有银钱上的顾虑,自然一见心喜之后便飞快地下手买了。
他作为京城南来北往的商人,自然也知道好些京城的消息,知道这样的宅子是可遇不可求的,他是运气好碰到了,换个时候花更多的钱都不一定能买得到。正好他儿子考中了举人,够资格在东城买这样的宅子,他还等什么?价钱贵又不是这个宅子的缺点,一分价钱一分货啊!
而东城里也是一个开酒楼的好地方,他的酒楼在魏县算是最高档的,但是拿到京城来也就那么回事。况且京城这样的大地方鱼龙混杂,他背后没有人脉是如何也不敢在北城那般权贵出入的地方办大酒楼的,怕钱还没有赚到,就被人吃得连骨头渣子都不剩了。
东城这边的定位就挺不错的,他的酒楼在东城里只能算是一般,但也绝不可能算是差的,他可以做做那些应考举子以及常住京城小官员们的生意,这样的生意没有太大的风险,又是长久的生意,与自己在京城的宅子相聚也不算太远,挺好的。
他做吃食生意的不像李老爷做绸缎生意那般需要现金流来囤货,只把家宅买好、酒楼置办好装修好便行了,那些每日里的食材花不了太多的钱,每日卖出去之后回本也很快,便是把家底掏出去也不怕,魏县那边的酒楼也能源源不断给自己供应银子,所以他财大气粗地买了一个宅子和一个酒楼,出手比李老爷大方多了。
况且曾老爷还想着,现在距离会试还有一个来月的时间,说不得会有那些进京晚的举子没有地方住,到时候他可以把家里的院子便宜点儿租给来应考的举子,不求赚钱,只求个人脉,万一哪天那个穷举人便考中了进士做了大官呢?
曾老爷不求因为这点儿小小的情分扒着人家不放,只求日后万一自己在生意场上得罪了什么人,撞在了人家手上,这些大官能够看在以前的这点儿小情份上不出手对付自家就够了。
是的,曾老爷的乞求很简单,不求这些做官的能够给自己任何帮助,只要不来祸害自己就行了。这年头“破家的县令、灭门的府尹”可不是开玩笑的。
作者有话说:
第73章 焕然一新
曾家在东城买房之后, 很快便将房子装修一番搬出去住了,酒楼那边的装修要慢一些,还有厨子、小厮等众人需要招聘, 所以曾老爷还在头大, 还未正式开始营业。
住宅那边动作更快一些是因为曾老爷当时买的房子便很好, 需要修葺的东西不算多, 加上他又急着搬走,不想太过于麻烦李家,所以速度便更快。酒楼这边就需要慢慢琢磨了,人也是一个需要慢慢找慢慢筛选的过程, 所以曾老爷不着急,可以慢慢打磨。
反正现在他家离新的酒楼比较近,他可以常常去盯着。不过他已经写信到魏县去派人将家眷往京城这边接了,至少三年来他的儿子曾阳夏都会留在京城里念书,将妻子接来京城团圆也是他必定的想法。
只不过给曾阳夏找的好的私塾还没有着落, 实在是因为京城这边会试还未考完, 每个私塾不知道能否空出一些名额来招收新学生,太学和国子监也不知道有多少人要走, 曾老爷也筹谋着自己虽然没有权势, 能不能用银子给儿子某一个国子监的学位呢。
只是虽然曾老爷这边没有确定的事情很多, 曾阳夏就读的私塾也没有确定, 他却也没有荒废了学业,还是每日中午吃过晚饭之后乘马车到李家来与季兴邦、闵宏达一同学习,那个时候季兴杰也基本上完成了上午的学习,吃过午饭刚好休息够了醒来, 会抽空查看一番他们的学业情况, 又布置一番新的作业, 不会花费太多时间,也给自己换换脑子。
季兴杰这番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