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页(1 / 2)
然而在去了几回之后,肖潇却突然发现某几日竟然都没人蹲他了,让他既庆幸又有些失落。肖潇想着可能是王城又出现了什么大文豪将他挤了下去,毕竟王城的百姓们一向是追求新鲜事物的;可是后来却偶然得知原来是刘自明给那些官员打了招呼,让他们不要打扰肖潇。一时之间肖潇感动不已,回到院子就将自己最近研究出一些眉目的火枪设计图给刘自明送了过去,告诉他这是比连弩还要厉害的武器。
刘自明对肖潇说的话一向是坚信不疑,他将设计图送往工部,叮嘱千万不可泄露出去。工部的工匠起初看都看不懂,不过在做出玻璃之后他们心里也对肖潇有着谜一样的信任,相信这是又一伟大发明。然而几人研究一番,在弄懂设计图想要做什么后却是失望地对柳自明表示做不出来。
第154章
肖潇要做的火枪并不是现代的任意一种,因为他总要考虑到白玉国现在的冶炼水平,不能要求这群连突火枪都不知道的古人做出哒哒哒冒蓝火的加特林来。肖潇作为一个理科宅男,可能是出于男生对武器和战争天生的热爱,从小学便和班里的人讨论枪械之类的东西。肖潇记得很清楚,现代枪的鼻祖其实是管形射击火器,它最初是用长竹作为枪管,枪管内装火药,以点燃火药喷出的火焰杀伤敌人。之所以叫火器是因为当时枪管内并没有加入弹丸,从而不能称之为枪,只能说是射击火器。
这种管形射击火器根据记录是南宋时一个叫陈规的知府发明的。当时北方金军时常侵扰南宋边境,从而在边境地区流寇劫掠时而发生。当时有一个叫做李横的流寇,总是趁着金军扰境四处抢掠,有一次,便意图抢劫陈规治下的德安城。60岁的陈规原本是个书生,一生都是一个读书人,但在李横攻打德安时,他却披上盔甲,率领德安军民,给予了流寇李横沉重的打击。
陈规使用了他研制的火器,组成了一支60人火枪队,每2人使用一支火枪,把流寇李横的部队打得是伤亡惨重。后来陈规成为顺昌府知府的时候,还利用过火器抗击金军,并取得了一定的战果。据记载,陈规所研制的火器,火焰射程能够到达十几米远。这是在现有史书记录里,出现过的最早的管形火器,也正是因为陈规留下了这一个宝贵的遗产。
南宋末年,突火枪出现,被喻为是最接近现代枪的管形火器,而突火枪正是根据陈规的射击火器改良而来的。其中使用到的子窠,也就是后来射击子弹的雏形。但是当时的火枪依旧是用竹筒制成的,威力不大且非常容易爆裂,直到13世纪,枪管枪身才迎来了金属管形的火器,成为各种意义上最接近现代枪的火器。
但是肖潇想要的并不是突火枪。
突火枪的原理很简单,前段是一根粗竹管,中段膨胀的部分是火药室,外壁上有一点火小孔;后段是手持的木棍。其发射时以木棍拄地,左手扶住铁管,右手点火,发出一声巨响,射出石块或者弹丸,弹丸最大射程可达300米,有效射程达100米。突火枪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原始的步枪,然而有了突火枪却也没能扭转颓势,原因便是因为这战争讲究的是实用,威力再大要能打死人才行。突火枪说是一百米的有效射程,可真正能打死人的有效杀伤射程不会超过20米;但是一个稍加训练的弓箭手便可以准确命中50米甚至100米外的靶子,而且弓箭手再次射击的速度比火枪快得多。那么突火枪在战场上除了给对方造成心理压力之外,肖潇想要的扭转战局的作用根本达不到。
所以肖潇想要做的其实是鸟铳。鸟铳原本是欧洲的火绳枪传入中国,因为可以射落飞鸟而得名,明朝人范景文撰的《师律》中提到:后手不用弃把点火,则不摇动,故十发有八九中,即飞鸟之在林,皆可射落,因是得名。又名鸟嘴铳,因其点火结构在点火时如鸟嘴啄水。这种枪虽然制作复杂和射击过程麻烦,但是它的有效杀伤射程为一百米,一分钟可打出一至两发,因此非常符合肖潇的要求。
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工部的几位工匠却表示做不到。
鸟铳的做法,这得从明代的工艺说起。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说:凡锤鸟铳,先以铁挺一条大如箸者为冷骨,裹红铁锤成。先为三接,接口炽红,竭力撞合。合以后以四棱钢锥如箸大者,透转其中,使极光净,则发药无阻滞。这就是延用了数百年的鸟铳制作工艺,虽然在中国火铳的点火技术经过了几次改良,但是传统铳体的制造工艺一直到晚清洋务运动兴起时才被彻底抛弃,从第一支火绳枪起到二次大战的数百年中一直采用,可谓渊源流长;明代早期采用铆接,因制造不便,后期采用两段铜箍固定,虽然清洗不便,却缩短了鸟铳的制作时间。清代学习土耳其的方法,固定铳管用细绳子扎,在一支铳上分成几段扎上一种牢固的细棉绳,在清洗铳管时只要解开绳子就能取下铳管,只是绳子容易被射击后炽热的铳管烙断。
可白玉国呢?白玉国除了当年郑国一统天下之后,三国鼎立却相安无事,没有外敌入侵便就没有仗打,这武器的发展自然滞后,朝廷自然也是重文轻武的。白玉国连黑火药都没有、直到肖潇出现才有了炼钢技术,让他们制作出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