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3页(1 / 2)

加入书签

萧瑾提醒:是与不是,都能比对的出来,姜大人还是不要做无用功的好。

这句俨然就已经是警告了。

姜明心中的那口气逐渐散了。既然能查得出来,那他回答是与否又有什么区别呢?就算他拼死否认,难道圣上又真的会相信?

甚至姜明毫不怀疑,圣上故意问这一茬,就是为了让他难堪的。

姜明不得不承认:是姜跃的字迹。

他一个做老子的,总不至于连儿子的笔迹都认不出来。

黄立夫瞪着姜明,想不明白他怎么这么蠢,要是换了他怎么的都不会承认。

尘埃落定之前,他是什么都不会承认的,毕竟好死不如赖活着。

姜跃的事基本上已经板上钉钉了,人证物证俱在,基本上可以定罪。

萧瑾趁胜追击:那你状告黄知府呢,究竟是什么缘故?

回圣上,乃是因为黄大人徇私枉法。他极为护短,为保下外甥不惜与姜跃合谋买凶杀人,让卫平死在了京城郊外。如今给卫家送节礼的卫平,根本就是有名无实,不过是有人蓄意装办罢了。

黄立夫逮着人就怼:你说杀人就杀人,你看到过?

确实看到过。

黄立夫:说实话他是不相信。

郑青出乎意料地点了点头:我不仅看到了他们如何杀人,还看到了他们如何毁尸灭迹,卫平的尸体如今就埋在京郊南边儿的毛竹林中,那处有一块巨石,巨石旁还生着一棵松树。

当初他是为了送行,谁想到竟然目睹凶杀现场?

黄立夫还在挣扎:都是你的一面之词,除你之外可有证人?

郑青不甘心地摇头。

黄立夫像是找到了突破口:那你说得什么废话!

郑青纠结了一下。他跟着姜跃的时间说短不短,说长不长。且因为姜跃跟黄立夫关系亲厚,郑青知道的事儿也不少,起码府里的那些熟面孔,他早就摸清楚了。

草民虽没有别的证人,可派过来杀人的其中有一人草民还是认识。真是姜家大管事姜钟明。他不仅带着三五人将卫平灭了口,还将他身上唯一值钱的短刀给贪了,那短剑上面有三个宝石,也是卫平从姜跃这儿拿到的,如今这摆件儿多半还在姜钟明家中,圣上一查便知。

萧瑾还真就派人去查了。

这件事情拖得太久了,久则生变,不如今日一鼓作气直接将此事解决了。

王从武的人都是练家子,一来一回也不过半个时辰。

王从武听了萧瑾的话,派了两拨人。一茬去找卫平的尸首,一茬去查抄姜钟明的院子。

这一番查找,竟都找到了证据。姜钟明如今年纪大了已经没在姜家做事儿了,那场案子姜钟明也早就抛到脑后,今日官兵造访,姜钟明还没问原因,便被人拿住,

卫平自己死了好几年了,尸首也都烂了,不过验尸过后,基本可以确认是他了。

至于那个姜钟明的宅子,离姜家也不远。也都派人仔仔细细里里外外地搜了,果然搜到了那一把短刀。

这一搜罗便是半日。

黄立夫等得浑身是汗,姜明等得如坠冰窖,升不起一丝的暖意。

他家的大管事参与杀人,他竟然不知道。

姜明回头看了黄立夫一眼,这一切都是他跟姜跃暗中谋划的?

这舅甥俩关系一向亲厚,可谁想到已经好成这样?他们到底还背着他做了什么?此事黄氏知不知情

那管事也已经被带到牢房去了,他身娇肉贵,经不起拷打,没多久就全招了。

当卢扬拿着供词跟短刀前来复命时,黄立夫就知道自己这回完了,是真的完了。

小皇帝早就看他不顺眼,这回是不会放过他的!

萧瑾也的确没打算当过他们,如今人证物证俱在,案子总算可以判了。

萧瑾直接宣判:姜明,你治家不严在前,纵子杀人在后,这尚书你也不必当了,明日便回家待着去,这辈子都别想起复,且姜家三代不得科举,不得入仕。至于姜家幼子姜跃,失手杀人,诱人顶罪,实在是恶毒至极。数罪并罚,判刑四十年。临安知府黄立夫,买凶.杀人,影响恶劣,夺去官衔,终身监禁不得出。余下人等,皆交于刑部量刑定罪,不得有误。

一锤定音。

捶死了万念俱灰的姜明,跟愤愤不平的黄立夫。

第72章 后续(捉虫) ◇

◎收了你的宅子◎

萧瑾一声令下, 黄立夫被当场打入大牢,连商量都不带商量的。

拖泥带水,那不是他该有的风格。

黄立夫带下去的时候还大呼自己是冤枉的, 萧瑾都想不通他哪来那么厚的脸皮说这样的话。案子是他审的, 人也是他杀的,杀完人之后为了掩人耳目,还骗了卫家夫妇这么多年, 这还都只是明面上的,背地里那些龌龊事儿萧瑾都不知他做了多少。

不行, 就这么放过这三人,还是太便宜他们了。

萧瑾随后吩咐卢扬:这些日子还得过请卢爱卿多费些神。此案断不能到此为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