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四十四章最后一战八(2 / 6)

加入书签

势之后,此次会战伤亡小于之何会战,战果也大的多。绝大部分人都没有想到过要是按照这种打法,要是没有了美援,全国一年炮弹的生产总数也维持不了一次会战所需要的。当然这些只是后话,在这次会战中炮弹的消耗虽然达到了一个天文数字,但是有了占据绝对优势的密集炮火掩护之后,这攻势也畅快的多。在中队不计消耗的炮火掩护之下,在防御体系被冲乱之后,1311师团更是只坚持了三天,便全军覆灭。师团长小仑达次中将,参谋长宫永义文大佐被炮火击毙。步兵第95团旅团长岩本南次少将战场失踪,步兵第96旅团旅团长海福三干雄少将重伤被俘之后,死在中队的战俘营中。6月28日鉴于南昌战局大体已定,在请示过正在武昌指挥大搬家地刘家辉之后,失去了与瑞昌城内58师团残部对峙兴趣的马驰对瑞昌城发起了攻击。为了避免巷战,马驰采取了围三阙一的战术。三面围攻,在九江方向为日军虚留了一条生路。尽管知道中队留这条生路有问题,但是在之前被打的已经心惊胆战的58师团残部,面对预备90师虚张声势的攻击不敢战,放弃抵抗,选择了冒险向九江方向突围。预备90师随即展开大规模追击作战,经过两天激战,于瑞昌东北将突围日军主力全歼灭。突围地师团残部除了师团长川吴雄人中将带领的师团部的千余人因为跑的坑邙逃回九江之外,其余部队全军覆灭。预备90师一直追击到九江城下,才收兵返回。自此,到7月3日的58师团残部完全被歼为止,南昌、北战事完全结束。数次成为中日两军拉锯地区的南昌、北地区在无一声枪响,除九江城区之外,整个南昌在无一名日军。南昌战区发起反击地时间虽然比湘北提前,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使得南昌地区战事结束的时间却晚于湘北。直到湘北的20军渡江北撤之后的第二天,南昌战事才大局已定。尽管结束时间晚于湘北,但是南昌战区却以全歼日军两个师团,歼灭两个师团大部、一个混成旅团的战果大大地超过了湘北。面对着已经不可能改变的败局,在严酷地事实面前岗村宁次大将终于低下了头承认战败。在6月29日,1311师团彻底失去与中国派遣军和11军的联系之后,岗村宁次下令赣边两个师团交替掩护,撤回南休整。也许是南昌战局已定,也许是中队对此次会战打到这个地步,已经感觉到相当的满意。许是久战之下本身损失也不小。这次地日军撤退,赣边的中队并没有想之前那样死缠着不放,而是在虚张声势的进行了象征性的追击之后,撤退回了原出发阵地。并没有过于难为这两个师团。从20日凌晨,日军20军116师团对湘鄂边的赵李桥一线发起攻击,到7月3日,赣边的日军第3师团和13师团撤回南为止,此次历时两个多月跨越了湘、赣、鄂、四省,号称自武汉会战结束以来,中日双方展开的最大规模会战以日军惨败宣告结束。日军此次一次性投入了十三个建制师团,六个混成旅团的会战,在实力大大增强了的中队面前败下阵来。十三个师团中成建制被全歼三个,基本歼灭四个。其余各部队也损失过半。这次会战日军几乎丢掉了鄂南全部、鄂中大部。在湖北的地盘只剩下西起汉口的长江沿岸地区。而在江西也只剩下九江一地。退回九江的日军,连大门都出不去。中队已经将刺刀顶到九江城门上,九江城外就是中队的阵地。在无情的战果面前,一力主张发起此次进攻的东京大本营不得不承认,现在的日军在数量不占优势的时候,已经不在是中队的对手。与开战当初相比,中队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在会战即将结束之际,尽管刘家辉给军委会以及那位陆军总司令发报,将自己的新计划上报军委会,希望能一鼓作气收复湖北全部沦陷区。但是他地计划却被军委会以久战之后,急需休整。不宜连续作战为由拒绝了。并下令刘家辉将武昌防务整体移交给第1c集团军之后,立即撤退回常德。在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搬迁完武昌周围百姓之后,面对在20军退回汉口之后,已经猬集了日军两个军,数个师团兵力的汉口、汉阳一线,刘家辉知道最后战机已经失去。所以刘家辉对军委会拒绝了自己的建议,也没有感觉到太大的失望。接到军委会地命令之后,刘家辉将已经渡江北上布防,阻击可能的西进增援武昌日军,现在也已经失去作用的骑兵旅和特务团,以及正在汉口和汉阳周围大闹天宫,将两地日军弄的一日三惊的手枪团撤了回来。7月15日与从北赶到武昌的的暂16军汇合,向从湘赣边赶过来的已经集结完毕的第1c集团军移交了武昌地防务之后,带领部队向常德撤退。让他感觉到很尴尬的是,在路过长沙的时候,本着下属最基本礼节前去拜访正在长沙城中的那位陆军总司令,结果却遭到毫不留情的拒绝。那位陆军总司令以大战之后军务繁忙为由,拒绝了刘家辉的拜访。并让出来接见地参谋长告诉刘家辉,他这个做长官的不合格,见不起刘家辉这个有大功的下属。刘家辉知道这是这位总司令在向自己发泄着不满。自己擅自无令出击,不仅打乱了这位陆军总司令的全盘计划,更让这位陆军总司令难堪的是,军委会非但没有处罚这个胆大包天,无令出击的家伙,反到是还让整个湘配合他。也难怪这位陆军总司令愤怒,就是换了刘绝对高兴不到那里去地。所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