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一十八章老冤家在聚首三(3 / 4)

加入书签

虽说除去之前一路上小打小闹不算真正地战斗持续时间不长,但是还不知道自己底对手究竟是谁,是那路神仙,这也让竹原少将够憋气的了。唯一让他知道的就是眼前自己的这个对手绝对不是一直活跃在鄂中鄂东地新四军,至少从装备上来看绝对不是。这支部队的轻重机枪数量之多。竹原少将还是第一次见到。新四军肯定没有这么好的装备。进展顺利但是却始终没有摸到头绪还不知道自己对手究竟是谁的竹原少将在突破中队在东山辛安渡一线之后一反常态的突然谨慎了起来,每前进一步都异常小心。在高台寺东侧的一个小高地上,刘家辉举着望远镜在看到竹原支队一改之前大胆冒进小心翼翼的进攻。眉头不禁有些皱了起来。现在的形式对已经制定了先南后北计划的28集团军来说,这里战斗持续地时间越长越不利。一旦解决这个竹原支队地时间过长,日军可以利用手中还占领的粤汉铁路和平汉铁路以及南浔线和长江航线可以方便地从湘北、赣西北甚至华东快速调兵增援鄂中,但是28集团军现在却属于孤军作战,后援压根没有。虽说28集团军主力现在的作战地域距离五六两个战区都不远。北面和东北西北三个方向又都是新四军的游击区,但是这三面友军恐怕那个方向刘家辉都指望不上,时间拖延的越长对28集团军越不利。这股日军人数虽然不多,但是距离武汉实在还是有些过近了。一旦阿南惟几反应过来。调集重兵围攻。即便是现在也是四面受敌的28集团军的境况会很艰难。虽然刘家辉有些焦急日军迟迟不上钩,但是他也知道现在比的就是耐性。越到这种情况越要沉的住气。所以虽然两个师长再三请求提前发起总攻击,但是还是被刘家辉拒绝了。并不是刘家辉不着急解决掉眼前这些日军,现在的战局对2集团军并不怎么有利。越早解决掉竹原支队给刘家辉实现自己的计划越有利对28集团军也越有利。尤其在现在其他两处战场之上2集团军的进展都不大的情况之下。就在201师部队与竹原支队激战的时候刘家辉已经接到张恩华的电报,日军第3师团在接到增援孝感的命令之后采取铁路公路并进的形式,行进速度极快。在新77师刚刚全歼孝昌日军两个中队守军拿下孝昌之后北上,就在孝昌以北的王家店、余家槽门一线与由武胜关和大悟南下的日军第3师团先头部队遭遇。在与新77师遭遇之后,日军第3师团没有任何犹豫的以骑兵为先导,立即对新77师先头部队发起了猛攻。作为新77师北上的先头部队。还没有来的及修建工事的189团在日军步炮骑协同攻击之下伤亡很大。在破坏了铁路使日军北路增援部队无法依靠铁路直接冲进孝感之后。张恩华指挥新77师退至周家店下湾一线构筑工事与第3师团展开激烈的攻防作战。而在孝感一线,日军45联队依靠坚固工事顽强抵抗。高海宽曾经几次设计以希望引日军出城。在野战中解决问题。可是日军45联队打顶主意,不管高海宽怎么示弱就据城不出。并放弃了城外在28集团军刚到时候一顿横扫之后已经所剩不多的据点,将有限地兵力全部收缩进孝感城中顽抗。无奈的高海宽只能采取强攻的办法。但是孝感的日军45联队虽然只有两个大队的兵力,但是工事却很坚固。城中的弹葯也很充足,高海宽的进展异常缓慢。数次强行攻击,都被日军击退。直到刘家辉与竹原支队战斗开始的时候,暂10师还没有拿下孝感城墙。几个方向唯一传来地好消息就是接到刘家辉命令之后,已经到钟祥的预备90师立即以强行军的速度东进。做为先头部队的萧明骑兵旅已经抵达应城一线,预备90师主力也已经抵达京山东北的石扳。这个消锨唯一让刘家辉高兴一些的消息。两个方向的进展不畅。让刘家辉有些火大。不过越到这种情况之自己下越要稳重越不能草率行事,这一点刘家辉还是知道地。这也是刘家辉拒绝202、202两个师长提前发起总攻击的原因。无他,现在如果发起总攻击,至少会有一半日军跑掉。就打成了刘家辉最不想见到的击溃战而不是全歼。刘家辉看着慢吞吞行军,而且警戒异常严密与第6师团猛打猛冲地一贯风格大相径庭的竹原支队,电告高海宽在想办法给孝感守军增加点压力,催一催这个竹原支队的行动。让他们加加速。刘家辉就不信,同为第6师团部队,45联队到了支撑不住的时候。这个竹原支队还能如此不紧不慢的行军?而对已经有些焦急地部队,刘家辉的命令只有两个字稳住。看着始终盘旋在竹原支队头上的几架日军侦察机,刘家辉曾经一度怀疑,这些侦察机发现了部署在下辛店、毛陈两翼的伏击部队,才让竹原支队进攻地力度和速度慢了下来。但是转念一想。刘家辉对自己的隐蔽手段还是有信心的。虽然这里是平原地带,但是可供刘家辉隐蔽部队的地点还是很多的,应该不会暴露目标。这几架侦察机虽然眼睛比较贼,但是也没有在空中发现地面隐蔽良好目标的能力。毕竟现在的飞机还没有任何机械或是电子侦察手段。还只是简单的依靠目力或是原始落后的照相侦察手段,特别是这几架战术侦察机,观察战场只能依靠目力。况且自己部队隐蔽地情况是自己检查过地,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就在刘家辉因为竹原支队始终不咬钩而疑虑丛生的时候,那边地竹原少将在接到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