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五十九章八方风雨会湘北四(1 / 3)

加入书签

接到201师的噩耗电报后的刘家辉只得又将刚去休息的许洪亮喊了起来。得知刘家辉找他的许洪亮来不及将身上的衣服穿好就急忙的赶了过来。许洪亮知道在他休息的时候,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或是发生特别重大的事情刘家辉是轻易不会怎么匆忙的将他唤起来的。现在他刚刚休息,刘家辉便将他召唤起来,一定是肯定出了大事了。所以急忙的将衣服披在身上就赶了过来。看着衣衫不整有些失态的许洪亮,脸色铁青的刘家辉勉强挤出一丝笑容,用歉意的语气道:“洪亮抱歉,恐怕你休息不了了。201师出了大事了。我必须立即赶过去。”说完将手中的电报递给了许洪亮。许洪亮听到刘家辉话大吃一惊,连忙接过电报一看不禁也呆了一呆。许洪亮略微琢磨了一下道:“军座你留在这里掌控全局,201师那里还是我去吧。咱们原先不是商量好了吗。你在这里负责统一指挥新77师预备90师和202师作战,我去指挥201师阻击西进日军的吗。201师那里还是我带着史大辉去。”刘家辉看了看许洪亮因为睡眠严重不足而显得苍白的脸色以不容反驳的语气道:“不,还是我去。从这里赶到201师那里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从现在的时间看天黑之前很难赶到201师,估计要赶夜路。咱们的汽车都留在衡阳,只能骑马赶过去。一路上的颠簸以你现在的身体状态不一定能坚持下来。我的身体素质比你好一些所以还是我去”说到这里刘家辉叹了口气道:“另外13师团这次吃了不小的亏,至少需要休整个一两天才能出动。而且这里有张恩华他们几个师长压力相对要小一些,在这一段时间内你可以找一点时间休息一下。”说到这里苦笑了一下指着地图道:“按照咱们原来的计划,等确定13师团的具体登陆位置后,就开始上依然佩带整齐的少将军衔和扎的整整齐齐的武装带,刘家辉有些黯然神伤。刘家辉明白正是这身将校呢军装和这个少将军衔是送了关志刚命的最主要原因。早在11军还叫新77师的时候,在刚一成立的时候刘家辉就下过命令,校级以上军官在战场上一律不许佩带军衔不许扎制式军官用武装带不许穿高级军官的制服,一律只许扎士兵要带穿士兵军装。这样做一是可以避免在战场上暴露目标。成为枪法精准的日军士兵狙杀的目标。二也可以避免因为军衔暴露的指挥部的位置,给擅长化装偷袭或用航空兵的日军摧毁高级指挥部创造条件。而且刘家辉针对但是中队普遍流行的越是高级的指挥部,佩带各种型号的毛瑟手枪的人员越多的特点,曾经专门给各师下过命令。要求各师在各自警卫部队中,毛瑟手枪的配置比例一律不准超过一般部队的比例,但是冲锋枪的比例可以略微放宽。就是为了避免因为佩带毛瑟手枪人员比例过大而暴露指挥部的位置。因此在11军几个师的警卫部队中佩带毛瑟手枪的人并不多。刘家辉还一再各师求警卫部队在布置警戒线的时候,不仅要尽量多布置远距离警戒哨,而且同时要布置大量的防空哨。从现场的情况来看,关志刚违反的不仅是着装的命令。刘家辉在赶到201师师部后,才发现这几条规定不知道为什么关志刚一条也没有遵守。不仅只将警戒哨只派出五百米,甚至就连周围几个制高点上的防空哨都没有派。看着关志刚尸体上那身送了他性命的将校呢军装和金光闪闪的少将领章,刘家辉才想起来,关志刚为何违反规定着装的原因。关志刚本身就是通城石南镇人。而201师师部所在的这个小山村位处湘鄂交界处。翻过眼前的几座大山就是关志刚的家乡。如今已经是中少有的年少有为的少将师长关志刚到这里,就等于回到了家乡。关志刚虽然在11军中师以上军官中是年纪最大的,但是与其他部队的师长一级军官相比,他还只是一个小字辈。就是在全国的少将一级军官中,除了那些凭借父荫的纨绔子弟之外,他的年纪虽然说不上最小的,因为仅在11军其他同为少将的几个师长比他还年轻,但也绝对算的上是相当年轻的。就连当年的楚霸王项羽都曾经说过富贵不还乡如同锦衣夜行,何况他关志刚。刘家辉一问关志刚那个受了不轻的伤,浑身上下包裹的象木乃伊一样的副官,就知道了关志刚为何如此违反规定着装原因。而就是关志刚因为一时心软同意一直因为家族中难得出了一个在他们眼中看起来的大人物的家乡长辈出于炫耀的心理,让他只要在通城以及通城附近都要穿上这身代表关家荣誉的军装的要求,而穿上的这身制式少将军装正是他的师部暴露的主要原因。看着那个被抓获的给日军发信号汉奸的审讯记录,刘家辉摇了摇头。一个贫穷的一个大字不认识的农民,竟然为了可怜的两块大洋的赏钱,将一个少将师长的生命就这样断送了。而他发信号的工具竟然只是一个小镜子。而看完审讯记录后的刘家辉更是哭笑不得。关志刚到临死的时候恐怕也不知道,他的部队早在攻击通城的那一刻,就在咸宁日军情报机关严密的监控下了。咸宁的日军情报机构向湘鄂边区派了大批由化装成中国人会说一点中国话携带小型电台以及地面信号发射装置的特务和汉奸。这些特务和汉奸又以每人两块大洋的价格收买了当地大量贫苦农民,在简单的教会这些人识别中队的军衔和枪械后,当然主要是识别短枪。就利用手中每人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