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一十三章秋山少将的悲歌二(1 / 3)

加入书签

接到邱明第二份报告后,刘家辉简直是大喜过望。岗村中将给这个独立混成第5旅团派来的援兵居然是第4师团的部队。这简直是卖一送一的买卖,让刘家辉如何能不高兴。等到第一批炮弹在自己脑袋上炸响之后才发现自己中计了的秋山少将的脑袋大了整整三圈。密集的炮火让日军的行军大队死伤惨重,更让他揪心的是在他身后炮兵阵地上的枪声就没有停过,对于自己一旦将炮兵丢光的结局很清楚的秋山少将现在却抽调不出任何部队赶过去增援炮兵,原因很简单,中队的火力主要是集中在他的头上。因为某些原因他的独立混成第5旅团的三个大队的兵力一直集中在整个攻击序列的最前边,而第4师团的那两个联队,从出发开始就一直没有完全集中起来过,至于现在在中队的炮火的打击下更是乱成一团糟,更多的士兵开始调头向着新墙河撤退。第4师团的两个联队的混乱,给了主攻的新77师一个极为有利的机会,在炮火停止后,立即发起攻击的新77师的三个步兵团在迫击炮火的掩护下,轻易的将第4师团的两个联队和第5旅团的联系切断了,随后跟上的201师和202师的一个团的兵力将这两个联队分割成大大小小的五六个包围圈。至于第5旅团仅剩的三个步兵大队更是在张恩华的猛打猛冲的不停顿的攻击下,被分割成为大小不等的三四个包围圈。战至中午,独立第5混成旅团加上第4师团的第8联队和61联队已经被彻底的分割开来。秋山少将集中身边仅存的一个半步兵大队数次企图要突破包围圈,与其他被围的部队汇合的想法,都被包围他的新77师138团用密集的机枪和迫击炮火给打破了。数次攻击不成,反到是身边不多的兵力又死伤惨重的秋山少将不敢在发动类似的行动,只是在电台上拼命命令其他部队尤其是他的嫡系第5旅团部队全力向他靠拢,至于第4师团的那两个联队,秋山少将根本没有报多大希望,只不过作为现在湘北前线的日军总指挥他该尽的责任还是要尽的。秋山少将的想法很好,他将部队猬集到一起又有空中掩护,对面的中队在短时间内就无法吃掉自己。这个战术是日军常用的战术,一旦被优势的中队合围,他们总是猬集到一起,利用优势火力大量的杀伤包围他们的中队,使其或是因为伤亡过大而主动撤围,或是在短时间内无法吃掉自己的目标又因为对方的援军赶到不得不撤退。不过今天秋山少将的算盘打的不响了。与日军打交道不是一天两天了,对日军的这种战法早就心知肚明的刘家辉早就防着他这一手,在发起攻击的时候,就命令部队采用分割包围这种11军惯用的战法,将这些彻底的分割开来。并在第一时间打掉日军的炮兵,拔掉他的牙齿,使这些日军丧失在地面上的火力优势。并尽量与日军纠缠到一起,以抵消日军的空中优势,经过几次作战,刘家辉的这套战术还是蛮有作用的。经过凌晨的一场血战,11军在付出相当的代价后,不仅将第5混成旅团的三个大队分割开来,而且与这些日军紧紧的纠缠到一起,两军之间的最近距离不过五十米,这个距离让天上的轰炸机失去了作用,只能在天上不住的盘旋,给秋山少将状状胆子。这些日军飞行员可没有后来美军飞行员的那些本事,这个距离一枚炸弹下去,估计弄不好炸死的自己人比消灭的中队还多。无计可施的日军飞机只能将气撒在包围圈的外围,在11军前沿部队身后一切活动的目标都成为了这些飞机的目标,特别是11军的炮兵阵地更是成为这些飞机的重点轰炸目标。好在刘家辉早就将工兵团派给了炮兵团帮助转移阵地,所以在日军飞机几乎是不要命的轰炸下,11军的炮兵团的损失不过是三门山炮而已,绝大部分火炮都被保护下来了,只是这些火炮和以前一样被取消了发言权。转载自!岗村中将在接到秋山少将的电报后,明显感觉到有些不对,如果第6师团还在继续抵抗的话,秋山少将怎么会听不到枪炮声。难道还在抵抗的第6师团是自己那个老对手下的饵,越想越有些不对的岗村中将在能见度允许了后,立即派出了最好的侦察机和飞行员,赶往之前第6师团最后一次发报的地点,查看明白。岗村中将有找出来昨天侦察机发回的那份报告,仔细的看了起来。昨天在接到报告时,知道第6师团还在继续抵抗时,只顾高兴了。没有仔细看。现在再拿起来仔细看一遍,岗村中将越看越感觉到不对,越看越感觉到心惊。昨天只顾的上催促第5旅团加快行军速度了,这中间的疑点却没有看出来。现在看着这份报告,岗村中将越看疑点越多。首先飞行员报告第6师团和支那军大约一个旅的部队已经紧紧的纠缠到一起,但是双方的战斗并不是很激烈,因为11军每个团都有三千多人,其他部队的一个旅也就这些人,所以这些飞行员将新77师这个团依照惯例当成中队的一个旅。这怎么可能,如果第6师团的部队和对方缠在一起,战斗怎么会不激烈?这绝对不是第6师团的性格,第二点就是给第6师团残余部队空投了那么多部电台,第6师团总应该得到一两部,但是与第6师团联系的电台却依然没有半点反应,这绝对不正常。这两点就是最大的不正常,难道第6师团的电台被炸毁,所有的报务员也都被炸死了?难道这是自己的那个老对手给自己演的戏?这绝对有可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