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余下的只有噪音 第880节(1 / 3)

加入书签

在季后赛以前,坎普就像西亚卡姆一样,只有一只手运球具备威胁,持球行进间急停转身攻筐只要施展开来,便是天下无敌。

这种一招鲜好是好,但西亚卡姆在18年总决赛第一场爆杀之后也被摸透了,直接掐他的惯用手,突破直接被废掉。

坎普之前就局限在这,可是进入季后赛以后,他发现自己左右手都有凌厉的持球能力,并且动作速率比起同位置的球员,那区别就像4k画质和1080p一样明显。

无球军训大妈,有球点糙大妈。

这让黄蜂受不了了。

他们的教练组随即做了个让路易直呼专业的决定:包夹。

他们要夹击坎普。

在尼克斯的场上拥有威尔逊、尤因和拉乌夫的情况下选择夹击持球攻的坎普。

坎普的传球能力虽然不像密歇根州立的韦伯,或者步行者的曼宁那样出色,却也不是出不了球的球权终结者。

选择包夹坎普或许并不比其所带来的附加选择更难做决定。

包夹意味着要在战术上放空对手的某一名球员。

如果对方有个投篮残废,自然是想怎么放空就怎么放空,不放出一个太平洋都对不起人家把烂的投手放在场上。

可是尼克斯留给黄蜂的选项堪称无情。

威尔逊、拉乌夫、米勒,放谁?

看起来都不能放,但到了不得不放的时候,就得靠纯粹的数学来做决定了。

谁命中率最低就放谁。

尼克斯外线这三人,命中率最低的是偏好投持球三分的拉乌夫,他的三分命中率“仅有”38%,虽然场均命中3记三分球,但只看数字不看数量的黄蜂,毅然决然地给了他空位。

身为近段时间的焦点人物,拉乌夫抓住了黄蜂两次将他放空的机会,接坎普传球命中三分。

正是这两记三分让黄蜂骑虎难下。

黄蜂的教练组心虚了,如果连命中率最低的拉乌夫都准到敢放敢进的话,还有谁能放?

失了智的黄蜂突然用了点智慧,心想,尤因啊,尤因总不会投三分吧?

是的,尤因不会投三分,但他会跑到篮下扣空篮。

防守端接连失误,让黄蜂落后尼克斯16分。

防守出错,还会影响到进攻端。

基本没进攻篮板的黄蜂遭遇尼克斯的高压防守,半场结束前4分钟,分差变成20分。

nbc的解说员马夫·阿尔伯特“友好”地提醒:“距离比赛结束还有很长的时间,但夏洛特距离队史最大分差只有21分。”

阿尔伯特当然不是无缘无故提这一嘴。

尼克斯要打破黄蜂队的单场输分纪录已经被好事者传出去了。

上半场没打完,阿兰·布里斯托便意识到自己招惹了一只绝不能惹的疯狗。

尼克斯要打出惨案,而且是一场连着一场,路易是认真的。

那个混蛋!

想用场外节奏来扰乱尼克斯的黄蜂,不得不品尝这份苦果。

赢球突然变成了不可能的任务,他们现在最合理的目标是不被对方打出队史最大分差。

因此,包夹是万万不能的,尼克斯现在状态太好,空位把握性极强,给空位就是送分,所以要坚决执行人盯人的策略。

尼克斯的阵容也的确不好夹击。

每个点都能得分,这给防守方的压力太大了。

路易猜到了黄蜂会摆烂。

因此,不指望对方再次包夹送人头。

正好拿黄蜂来测试一下他们专门为开拓者准备的战术。

这个战术不新鲜,未来的球迷都认识,詹姆斯凭此战术单核率领18骑士从当时竞争力偏弱的东部突围。

没错,就是点名战术。

点名并不是简单地通过挡拆打对方的防守弱点,如果这么简单,那随便一个单打能力强的球星都可以点名。点名对发起者的单打成功率和进攻方式都是有要求的。

战术发起者必须要能稳吃对位球员,单打命中率超高,这点无需多说。

其次,既要有胃口吃大,也要有利齿吃小,确保无论对方摆出什么阵容,都能点而草之,如果只能吃对方的一两个人,如果这两人不是对方的重要角色,那在必要的时候,对手完全可以不让他们上场,这会导致无人可点。

最后,这个战术要求发起者必须要通过突破来进攻,因为外线投射不稳定,而且对防守阵形的破坏力不足。

最重要的一点,也是点名战术的核心,那就是战术发起者必须要有非常强的出球能力和视野,无惧包夹,而且能惩罚对方包夹。否则对方面对挡拆进攻时完全可以不换防,直接包夹持球人。

在挡拆时抓住转瞬即逝的战机,将球传到空位,这也是点名战术必须具备的能力。

综上所述,点名战术是为詹姆斯量身打造的,只有他能发挥出点名的最大威力。毕竟他在巅峰期的篮下命中率达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