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余下的只有噪音 第646节(1 / 3)

加入书签

虽然尤因的玩笑不好笑,多数情况下还很尴尬,但如果他不说的话,记者们反而不习惯。

他一说,大家都会假装他的玩笑很好笑,在他提醒“我开玩笑呐”后笑出声,大家喜欢的正是那种明明不好笑,大家还都逼自己笑出来的场面,太黑色幽默了。

反观凯尔特人,拉尔夫·桑普森公开表达了自己的不满。

“所有人的风格都不一样,我并不喜欢今晚这场比赛,我不喜欢我的表现,也不喜欢其他人的表现,我们不该这么打,更不应该为彼此带来不必要的压力。”

“拉尔夫,你指的是?”

桑普森也是老将了,知道媒体想搞事,他没上套:“如果你想知道得更多,就回去看比赛吧。”

第七百一十三章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纽约之王

“吉米·罗杰斯,leader 式激励法不是你能掌握的”、“帕特里克能忍受鞭挞,而拉尔夫受不得半点委屈”。

次日,纽约媒体发挥了他们的作用,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将凯尔特人的矛盾放大了。

《纽约邮报》在高人的指点下,犀利地指出桑普森之所以不满,和队友无关,只是因为吉米·罗杰斯突然像条疯狗一样咬人。

激励球员本身是没错的,所有教练都会激励球员,而路易激励球员的方法之所以出名,或者说臭名昭著,是因为他针对的是自家的核心球员。

按理说,核心球员会得到特权以及更多的宽容。

反而是角色球员经常背锅,被骂。

在路易这儿是完全反过来的,他给角色球员最大的宽容,对核心,特别是对尤因和威尔逊极其严厉与严格。

有人统计过,路易每隔2个回合就要在场边“骂”球员,尤因承担了其中的50%。

后来,伊赛亚·托马斯参加节目的时候,被问及职业生涯遇到过的最严厉的教练是谁。

大家都以为他会说鲍勃·奈特,结果他连想都不想,直接回答:“纽约的路教练。”

他还用路易执教凯尔特人时期的几个故事来佐证。

而那还是路易执教生涯的第一年。

试想他第一年就如此,来到纽约之后,岂不是更可怕?

路易因此恶名远扬,但他麾下的尼克斯却是一支凶恶如虎的铁军,即使有些人不认同他对待核心球员的方式和态度,但在尼克斯的成绩面前,也没话说。

现在有人做了和他一样的事情,得到了理所当然的结果——核心球员受不了。

于是,邮报便借此机会带节奏,并贬低罗杰斯,抬高路易,还在文中帮路易洗白。

吹尤因踩桑普森的文章来自《纽约时报》,他们没有“高人”指点,所以文章的切入点没邮报那么准确,但也足够带起一波恶性舆论。

尤因一下子被吹到了桑普森之上的高度。

作为当代比尔·拉塞尔,他完全不负盛名。

反观拉尔夫·桑普森,他傲慢得就像是张伯伦一样,不就是被教练骂了吗?委屈什么?苍蝇不钻无缝的蛋,你要是没毛病,教练骂你干嘛?骂你肯定是有原因的,你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还在新闻发布会上阴阳怪气,唉,绿军不幸啊。

媒体的力量是强大的,凯尔特人的内部问题,和桑普森的心态,成为之后几天的焦点。

东部的场外节奏吸引了大量的关注,但西部的对抗一样激烈。

湖人和开拓者第一场就打到加时,由悲剧师的低位单打,面对乔丹的防守,用一手优美的小天勾压哨绝杀。

悲剧师的天勾绝杀,为他赢得了一篇《体育画报》的专题文章。

但画报在文章结尾处,对湖人极其不尊重。

他们用委婉的说法,表示西部不论谁冲出去,都不是尼克斯的对手。

幸好,两边都很专注。

东部专注于场外节奏,西部专注于场内对抗,大家都有事要忙。

就连路易,都忙得很。

ga2开赛前的几天,他在场外主要参与民权运动。

他并不是社会运动家,只是作为一个在美国大获成功的亚裔,遇到相关事情的时候,撇不开。

他也没想撇开。

这件事的起因,在于《纽约每日新闻》的专栏作家吉姆·布雷斯林(jiy bresl)的一段话。

他说,自己的侄子下周要结婚,但很遗憾,妻子是个韩国人,他可能不会参加侄子的婚礼。

这也就算了,他还骂“新闻日”的韩裔女记者是“黄狗”和“斜眼”,这引起了纽约地区亚裔群体的震怒。

韩裔本来就是在美亚裔里对社会运动偏积极的那类,如今自然团结其他亚裔一起投诉布雷斯林。

路易作为纽约地区,乃至整个中西部地区的亚裔代表人物,他当然也要站出来说话。

路易参与了亚裔的游行,作为代表在时代广场演讲,并通过新闻媒体的朋友向《纽约每日新闻》施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