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余下的只有噪音 第44节(1 / 2)

加入书签

成为nba总冠军是马拉维奇的梦想,怎么能在这里半途而废?

绝望的马拉维奇说出了那句后来被贾德金斯转告给《体育画报》记者的话:“你不明白,那家伙已经把篮球从我的灵魂中抽走,我不再喜欢打球了。”

马拉维奇不是第一个对菲奇有这种想法的球员,甚是推崇菲奇的伯德在退役之后承认,如果菲奇一直在凯尔特人执教,他会在新秀合同结束后就想办法转会。

那天之后,经过一个艰难的上午。

菲奇主持了一场强度极高的对抗赛,桑普森在这场比赛里表现出色,没有人能防得住他的进攻。

马拉维奇却悄然来到路易身边,告知了他的决定:“路,这将是我参加的最后一堂训练课,我要退役了。”

“等等,皮特!”

路易没想到菲奇真的能把他逼到受不了。

“再考虑考虑吧?”路易自知他能做的不多。

马拉维奇惨然地笑道:“我在这里没有过过一天开心的日子。”

马拉维奇之所以将他的决定告知路易,是因为这个年轻的小鬼是凯尔特人队里唯一对他表现过关心的人。

路易改变不了菲奇的铁腕风格,但他会想方设法地缓解众人的压力。

每个人都感激他,包括马拉维奇。

但他已经走到头了,无法再坚持下去。

或许,当初加入费城会更好,但人一旦选错了路,就很难回头。

路易急忙把马拉维奇的决定转告奥尔巴赫,再由奥尔巴赫通知菲奇。马拉维奇的签约是奥尔巴赫当初花了大力气谈下来的,他没想到菲奇根本就不知道怎么使这把手枪。

他不但不会用,还把马拉维奇当成了出气筒。

终于,他让马拉维奇崩溃了。

菲奇似是有感他对马拉维奇太过严厉,于是请出后者在这支球队里唯一的朋友戴夫·考恩斯去劝他回心转意。

考恩斯满口答应,大家都期待他把马拉维奇劝回来。

而后,充满讽刺意味,又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发生了。

考恩斯回来之后,他非但没有说服马拉维奇改变心意,而且,他被马拉维奇说服了。他和马拉维奇一样,都被菲奇夺走了继续打比赛的热情,他也不想打了。

在凯尔特人乘坐大巴准备去打季前赛的时候,考恩斯公布了自己的决定,然后带上自己的东西从大巴上离开。

奥尔巴赫知道考恩斯只要做出决定就不会管别人怎么想。

就像几年前他第一次退役。

他是个任性又坚定的人。

两位在未来当选nba历史50大巨星的球员,明明处于尚可一战的年龄,且都有争夺冠军的意愿,却都被菲奇的过分压迫逼得提前退役1。

目睹两位巨星以这样的方式离开球队,菲奇的所作所为已经令许多人不满,但他们的身上还背负着夺冠的压力。

短期内,菲奇的高压和铁腕仍然可以主宰球队。

可是这种运作方式能够维持多久呢?

路易发现,这家伙真的是拉里·布朗之前的拉里·布朗。他比布朗好的地方,是有股子教父属性。能找出自己需要的球员,有做交易的头脑,并且,具备像布朗那样,只要给他一堆用的趁手的球员,就能把陷入低谷的球队带出坑的能力。

可是他的手法太过粗暴和严苛,所以总是不能长久。

路易能做的,就是引以为鉴。

考恩斯和马拉维奇的离队,让凯尔特人的阵容深度受到不小的打击。

但是,也成为了兰比尔和桑普森的机会。

新赛季,兰比尔会坐稳首发中锋,桑普森则会消化掉一部分考恩斯挪出来的时间。马拉维奇的空缺将由兰迪·史密斯填补。

少了两位暮年50大,凯尔特人的阵容仍旧称得上是鼎盛。

要不是菲奇太能作,这支球队甚至可以说完全没有死角。

1这一段基本是史实。

第五十七章 你的时候还没到

1980-81赛季的揭幕战,波士顿凯尔特人遇见了刚从西部划分过来东部的芝加哥公牛。

在搬到联合中心之前,公牛队一直以芝加哥体育馆(chicago stadiu)为他们的主场。

这座体育馆的“年龄”和波士顿花园差不多,都是20年代的产物。

不过,这里所能承载的球迷数量,几乎是花园的两倍。

凯尔特人作为客人来到这里,路易看着熟悉的公牛队,和陌生的公牛球员,想到几年以后他们可能在选秀大会上得到历史最佳球员。

即便如此,又如何呢?

由于拉尔夫·桑普森的加入,凯尔特人的关注度多了许多。

cbs决定对这场比赛进行直播。

当然,只有芝加哥和波士顿地区的cbs台才有直播,其他地区的球迷看到的都是延时录像带。

球迷的厌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