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百七十七章 礼物(2 / 4)

加入书签

艾珍并不在意,对齐清诺透露:“我们没有,你有!”

直接打开了电视锁定频道,齐达维再亲自动手给大家每人调上一杯喝的。

在吧台边坐下,杨景行讨好齐清诺:“我一年看不了这么多新闻。”

詹华雨说:“多看一点没坏处,你父亲肯定会看。”

齐清诺调皮:“洗脑的。”

新闻一开始,就都认真了一点,艾珍她们也靠近,一副关心国家大事的样子。

第一条新闻还是孟建位当主角,浦海市委召开了什么关于党关于廉政的会议,并且提到了经济建设。

詹华雨的感叹却是:“这一代人,都眼看着老了。”

杨景行说:“叔叔就年轻得多。”

齐清诺附和:“更帅得多。”

詹华雨笑:“那是,差五六岁。”

党政新闻看了没两分钟,冉姐就风风火火地进门了,急不可耐地抱齐清诺,好一番羡慕夸赞。

冉姐还问杨景行:“赵古他们呢?”

杨景行说:“应该快到了。”

冉姐等不及:“我打个电话。”并对齐清诺使眼色。

齐清诺轻笑。

詹华雨对冉姐说:“别催,他们过来有这么远,还没到上班时间。”

于是大家一起看新闻,冉姐未卜先知:“就诺诺的新闻不假不做作了。”

齐清诺说:“我怎么觉得好做作。”

詹华雨责怪的眼神:“……快了。”新闻确实开始不那么党政了。

因为先看了两条关于交通和卫生的新闻,詹华雨就实事求是地指出这新闻的编辑有问题:“……常识问题,涉及两岸交流的应该放在前面……“

齐清诺想勾引杨景行笑,杨景行不上当。

艾珍眼尖地指电视:“是了……就是!”

画面上,男主播在朗诵:“……为期一周的倾情音乐交流已于昨天圆满拉下帷幕,下面请看本台记者的跟踪采访报道。“

然后男主播右上方的小画面拉大,夜幕下的男记者手持话筒对着镜头介绍:“我身后的就就是高雄音乐馆,五分钟之前,浦海民族乐团受台湾小巨人丝竹乐团邀请来台湾举办的古今流韵系类音乐会的最后一场,刚刚落下帷幕,下面我将对刚刚走出音乐馆的听众进行随机采访……”

齐清诺对冉姐她们补充说明说:“厅好小,不到五百个座位,旁边的博物馆值得一看。”

大家不听齐清诺的,认真看电视。

剪辑的画面中,第一个接受记者采访的是一对老年夫妇,老妪戴着墨镜耍酷,白发老头就很热情:“……很优美,很动人,作曲演奏和指挥都很好,音乐是最美的语言,感觉一下和内地民众拉近了距离,很亲切,我很喜欢……”

电视观众还来不及评论,画面就切到另一个三十岁左右的胖男人身上了,留着络腮胡的艺术家样子:“是高质量的音乐会,之前我并不了解,但是能和小巨人合作,说明他们肯定是优秀的音乐家。我特别喜欢二胡独奏,还有三零六,三零六很赞!”

然后是第三个,仅仅是三个年轻男女对着镜头喊了一句:“浦海民族乐团,很棒!”

艾珍还在跟齐清诺惊喜:“三零六很赞,很赞哦……”

电视上的观众采访就这么结束了,接着是乐团演出画面,比较敬业地没用上次的老画面,而是高雄音乐馆的实拍。短暂的集体鼓掌镜头也能让人看出音乐厅的面积确实不够大,还不如贺绿汀。

不过台上的演出是敬业的,合奏的,独奏的,还有三零六的。

冉姐看起来连这种舞台也很羡慕,就是埋怨不能暂停,不然可以好好看看齐清诺的风采。

艾珍是看清楚了的:“最左边的第一个,一眼就认出来了。”确实也没什么难度。

詹华雨当着大家的面夸海口:“回头找电视台的人拿出来。”

演出画面的结束后,就是对艺术家的采访,第一个是陆白永,第二个是主团的首席,第三个是陈志盛,第四个是台湾的演奏家,都有说几秒到十几秒的画面。

除了赞美台湾的同行和听众,主团的首席也表扬了:“……我们团年轻一辈的音乐工作者,她们的演出经验虽然还不够丰富,但是凭借扎实的音乐修养和认真的准备,也给听众很大的惊喜。”

齐清诺接着母亲的眼神就介绍:“拉大提琴的,姓李,不熟。”

詹华雨交代:“你要记住。”

陈志盛还是点名表扬三零六,虽然只是一句话,只占了采访篇幅的四分之一,但是艾珍也觉得这个男人很帅很有气质,而且很真诚。

第四个特写对着镜头说话的就是刘思蔓了,很认真的表情,显得比齐清诺严肃:“……我们是抱着学习的心态来的,跟团里的前辈老师学习,也跟台湾的前辈老师学习,很珍惜这次机会……”

画面切入了三零六的排练场景,其实表情服装都和台上差不多的样子,但是镜头距离近了很多,能先整体后个别。

但是刘思蔓的声音还在继续:“能得到这次机会,是因为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