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40(1 / 2)

加入书签

口感绝佳的,方便快捷的营养剂代替了绝大多数人的食品,它们营养均衡,价格低廉,健康又实惠。哪怕想有饱腹感,也有合成肉、合成菜可供选择,口味口感都可以根据个人私人订製,这比自然界的动植物安全可口的多。

街道上郁郁葱葱的绿化树是仿真树,四季常青,恆温调控,不会落叶生病,还能置换有害气体,释放氧气。并且这些仿真树也是相当赚钱的商业品,每一棵仿真树都兼顾着广告、太阳能等资源的获取。

仿真宠物更是热销,陪伴宠物们可以自定义任何性格,不会掉毛,忠诚护主,还可以成为家庭医生,在紧急情况下进行急救。

那时候的城市是真正的钢铁之城,高楼大厦、悬浮列车,应有尽有,唯独没有除了人类之外的其他生命。

而因为太过于便捷,很多人从出生起就没有见过真实的动物和植物。

科技将所有人放入了保护罩中。

因此末日最开始的时候,其实大家都很不在意。

人类已经成为了自然的主宰,科技可以控制天气,想要艳阳天就是艳阳天,哪怕夜晚想要看到太阳,网上都有仿造太阳可买。

想要刮风下雨更简单,不仅有四季体验仓,甚至在某些城市举行大型活动的时候,可以来一场人造雪,能精确控制每一片雪花的降落地点。

为了更好的保护全体人类,动植物有专门的划分区域,以避免这些不可控的物质伤害到人类本身。

有些极端份子很久之前就喊出过“灭绝所有动植物”的口号,因为这些动植物的基因序列早就被收录了,真的需要哪一个物种,在实验室内就能合成出来,何必让这些东西占据空间?

人类已经站在了自然的头顶上,根本不需要“自然”。

这种情况下,不过是某一座火山有了活动的痕迹,某一片海域最近不是很太平……没关系,这些都是小问题,解决起来就像製造一场雪景一样简单。

直到这无穷无尽的风刮倒了这座钢铁之城的高楼。

解方澄觉得这座苍翠岛很割裂,有的地方很高科技,有的地方却又给人感觉很落后,那很正常。

因为这些高科技基本都是末日之前的产物,直到末日之后,人类先经过了接近五十多年的内战,后来大逃亡,再后来建立苍翠岛,所剩下的科技产物已经不多了。

并且这些东西几乎都是绝版,现在已经没有完整的产业链,能供给人类再次生产这些高科技的产品。

换言之这些都是遗产,用一点少一点。

像戴风平之所以和小队的人一起穿过风场,任务就是去寻找一些还能找到的高科技产品带回来。

但有些东西带回来也没用,像之前找到的非常高端的一款手持激光炮,炮身还在,但填充能量已经没有了。

以现在苍翠岛的情况来讲,又无法复刻这种激光能量。

虽然没有人说出口,可基本上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微弱的声音提醒:大家只是在等死罢了。

等着仅剩的资源耗尽,等着周围人都死光,等着某一天,天使之眼不堪重负的关闭。

只有颜洵——或者说只有“觉醒”后的颜洵,他还不肯放弃。

原本聪明的“好学生”、厉害的“科学家”,在某一天突然明白了什么。

——更像是有一道灵魂钻进了名为“颜洵”的身体内。

但他来的太晚了,单靠个人的力量是很难改变现在的情况的。

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极端的办法。

“天使之眼其实早就关闭了。”

最开始的聪明的颜洵确实是天使之眼的开发者,但这个东西的开启需要大量的能量,如果只靠最开始的“天使之眼”,是根本无法应付现在越来越频繁的日食的。

新来的“颜洵”便想到了一个新的办法。

“人的神经元有千亿个,每一个神经元都比ai,比电脑更精细。于是‘我’决定将神经元和机械融合。”眼前有着仉道安的外貌的颜洵说得很轻松,“你在这座城市里看到的每一个机器人都是‘我’。”

机器人的建造流程比任何武器都要精密,主要是芯片,这种东西早就不是末日后的人类可以建造出来的了。

而当“颜洵”化身成千万个机器人之后,他能做到的事情就更多了。

人类不是一块铁板的,哪怕是到末日的现在,这里还是有争斗。

机器人可以解决大部分这类矛盾,它们虽然芯片是神经元,但设定好了处理的程序,可以保证绝对的公正。

同时每一颗神经元都通过颜洵堪称恐怖的思维空间链接,仿佛钩织成了巨大的网络,讯息传播变得飞快。

而每一个机器人都搭建了共享的知识结构,各自进行急速计算。

天使之眼如今是一多半的颜洵的神经元构成的,它们可以在日食来临之时,保证每一分子的能量用在最恰当的地方,并且每时每分都在自动进行更深层次的运算,不停升级着自身系统,以应对更恐怖更极端的环境。

保护着整座苍翠岛的不是天使之眼,而是颜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